對于靈璧石,我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這是我賞石生涯中,最早直接到產地去發現、去挖掘奇石的地方。 題名:江山無限;石種:靈璧石;尺寸:190x65x80cm;收藏:徐文強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靈璧石到底產在哪里,那就象個迷。我也是在一個偶然的交往中結識了當地文化站的徐超和魏強[1]兩位朋友,在他們的帶領下,輾轉乘車,干辛萬苦來到靈璧。當時的靈璧整個縣城只有縣招待所還能接待到訪的客人,縣城內也沒幾個人玩靈璧石,由于當時的靈璧石價格太便宜,誰也沒有意識到,就在距離縣城二十幾公里開外的漁溝鎮附近卻存在著一個尚未被人開發的天然寶藏。徐超和魏強開車送我們到漁溝鎮,那里有幾個搜集靈璧石的農民,我們繼續顛簸深入,到了“小店",在那里終于看到了裸露在小丘上的地表石頭。于是我們請農民挖石頭,挖到體形較小的石頭就帶回漁溝,個頭過大就只能放棄,那時的石頭皮膚普遍都比較好,而挖石頭一天的人工也不足幾十元,石頭根本不要錢。 題名:老子出關;石種:太湖石;尺寸:125X117X55CM;收藏:徐文強 到了晚上,我們就邀請當地幾個對石頭有興趣的農民到“大橋飯店”小聚,對他們進行篩選石頭的啟蒙教育。靈璧與上海不同,當地人幾乎沒有接觸過傳統供石玩賞經歷,而我們也只能看見什么石頭,就指導這叫什么類型的石頭。比如這次我們教的最多的是傳統立式賞石,那下一次來農民為我們準備得最多的就是這類賞石。而當我們偶然又發現了景觀石,并指導一番后,那下次我們就可能收獲到這兩種類型的石頭。 題名:龍龜;石種:靈璧石;尺寸:159x131x62cm;收藏:徐文強 就這樣反復多次交流,我們在提高自己的同時,也帶出了一批賞石爰好者。這對沒有更多信息來源的農村來講,所受到的啟蒙教育那是可以直接與發家致富聯系到一起的。于是先受教育的賞石愛好者,又把我們帶去的零星知識再告訴給其他人,從而使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對賞石發生了興趣。 題名:方壺勝景;石種:靈璧石;尺寸:53x30x23cm;收藏:徐文強 隨著愛石懂石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每一次看到好石頭的概率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這種氣氛中與當地石友建立起來的感情和得到的樂趣、收獲,著實令人難以忘懷。記得當時我每次下漁溝,都會請一批石友在飯店“大擺宴席''[2],將更多的新知識傳授給他們,而他們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 題名:犀牛;石種:靈璧石;尺寸:62X48X32CM;收藏:徐文強 在這一批石友中,現在還在玩的大部分人都已成為當地的賞石名家、大家,有些甚至資產過億,而這些人也都成為我們的真誠朋友,直至今日我們還保持著良好的聯系。唯一不同的是,過去到靈璧都是我們請客,而現在只要我們說去靈璧,這些老朋友都會爭先恐后地來邀請接待,這種溫暖人心的感受遠遠比得到一塊石頭更高興。 題名:似水流年;石種:水沖靈璧石;尺寸:30x17x12cm;收藏:徐文強 對于早期玩石,還是有幾件非常富有傳奇色彩的往事值得回憶。第一件事:靈璧漁溝鎮的第一部私人電話是我們給裝的。當時的漁溝鎮條件非常艱苦,整個鎮子只有鎮政府與衛生院才有電話,為了加強與石友的交流,達到信息互通,我們在漁溝“大橋飯店'裝上了第一部私人手搖電話,使用這樣的電話必須先搖到靈璧,然后由靈璧的接線員再轉接到上海。而正是這部古老的電話,使李富貴、張家夫、晏武、冠軍、馬祥、老萬、富有等一大批石友得到了來自上海的訊息,趕上了賞石發展的好時機,同時也成就了之后一個又一個的石界神話。 題名:空靈;石種:靈璧石;尺寸:29x12x8cm;收藏:徐文強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靈璧漁溝張家夫家中看到一塊非常漂亮的石頭,這塊象鳳凰一樣的奇石,翅足俱全,羽翼豐滿,居高臨下,特立獨行,傲立于巖石上,神態、動態都非常到位。而當時在漁溝,任何一塊靈璧石一般只要花個300-500元就能買到品相相當不錯、規格在60-70公分的標準石。而這塊石頭由于主人真的喜歡,原本也不想賣,故開價就要5000元,對于當時的行情來說可稱得上天價。尤其是我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為此次采購準備的1-2萬元錢已基本用完(90年代初1萬元錢就意味著是萬元戶),于是我再三斟酌,跟合作伙伴高新村在電話中仔細研究,最后決定,這么好的石頭一定不能錯過,一定要隨車將石頭帶回上海。于是跟石主商量,石頭這次一起發,款到上海付。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壯舉,我到今天也沒問過張家夫兄弟他是怎么想的,然而當時一塊石頭賣了5000元的消息瞬間點亮了漁溝石農的激情,從此漁溝藏石的熱情達到了空前的發展,而我們也重新認識了璧石的價格。 題名:春江水暖;石種:靈璧石;尺寸:30X33X19CM;收藏:徐文強 而此石的傳奇到此還只是一個開頭。為使此石能立起來,我們通過廣東路上海文物商店經理介紹,找到了在趙行的紅木工藝廠由那里的師傅,根據我們講的要求,將底座配了出來。于是我們把配好座的石頭豎在長樂路新錦江對面的“陶廬"藝術品商店的大堂里。“陶廬"術品商店當時主要是賣古玩,但也時常賣些古石給臺灣人和日本人,所以在收藏界也有些名氣,故也有境外的客戶常光顧。這時有一個收藏古石的同行朱先生,到店里來,看中這塊石頭,最后他出價80000元人民幣將之收購,并轉手給了美國的收藏者羅森.布魯姆,事后我們知道這一轉手,人民幣就成了美金價,可見這之間的利潤有多大。 當然,我也記得,我們在93年建造福壽園時,又著實為漁溝的大靈璧石走出山溝寫下了重彩的一筆。當時我們把漁溝鎮上3米以上的大靈璧石一口氣挑中了十幾塊,帶上堆假山的石頭,浩浩蕩蕩幾十輛車,著實讓漁溝火了一把。所以說現在福壽園中所能看到的庭院石作品,都是靈璧地表石的典型代表,而樹立在這座著名陵園的石頭,現已成為該園林的標志性構件。每次回憶起這些,我都非常懷念這樣幫助到我們的石友。 題名:福祿吉祥(組合);石種:靈璧石(古石);尺寸:30x32x18cm;收藏:徐文強 另外我還記得十分清楚的是偶得“天雞"的奇遇。95、96年期間,我幾乎每季一次到靈璧下漁溝,而當時的靈璧縣菜市場也偶有賣石頭的農民在擺地攤。有一次我下鄉回到縣城,吃完早點走到菜市場的路囗遇到一個上海知青在擺攤賣石,他發現我們是同鄉,就非常熱情地再三邀請我們去他家里選石,雖然當時我們在漁溝選的石頭已經滿足了此行的目的,但盛情難卻,我們特地抽空去了他家。到了之后,看到滿架滿地都是象形石。當地人實誠,認為象形石比較直觀容易出手,但能入我們眼的比較少,出于禮貌,我象征性的買了幾塊。 題名:天雞(機);石種:靈璧石;尺寸:37X21X30CM;收藏:徐文強 就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窗臺上有一塊非常有意思的形似雞的象形石。這一塊特征顯著的地表石,石皮石膚特別出挑,完整醇厚的皮殼包漿只要輕輕一撫,就有天然油性出來,而且動感、韻味十足,唯一的問題是以我當時對配座技藝的了解,此石入榫非常困難。受當時配座水平的限制,這個石頭入榫后會有局部地方包裹不十分密合,甚至站不穩,但我還是深深地被它的神韻所吸引,特別是這種似起未起,蓄勢待發,振翅欲飛的張力,可表現的藝術內涵非常豐富,于是我就毫不猶豫地以他的開價300元購入。 題名:奮遠;石種:靈璧北馬紋石;尺寸:49x54x23cm;收藏:徐文強 回到上海,要想把此石完美地立起來還是面臨配座、定位的難題,按照市面上常規的做法,有人建議將奇石的底面進行修治、鑿平,而我斟酌再三,實在不舍得動手,就怕破壞其天然形態,導致其成為一塊切底的商品石。于是我用一堆橡皮泥,反復壓摸,塑性,嘗試,突然之間靈感閃現,如果我們打破傳統觀念,將底座的沿口做成富有變化而上下波動的收口,雖然材料費一點,但上座后石頭完全可以在不露根的條件下,將神韻風采全面地展露出來。于是我立刻著手,邊設計邊督促施工,精心琢磨、創作了如今題名為“天雞"的作品,成為我早期藏品中的一個經典,屢獲大獎。回憶起這段奇遇,真可說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原本是賣個人情,卻在不經意間撿了個大漏。 題名:玉宇瓊臺;石種:彩靈璧石;尺寸:52x46x33cm;收藏:徐文強 所以,現在一旦回憶起在靈璧的這段時光,總有非常多的感慨,懷念而享受那些過程。尤其是看到現在漁溝的繁榮,想想共同走過的歷程,心里總是充滿了興奮與激情。 題名:凌云;石種:靈璧石;尺寸:40x63xcm26;收藏:徐文強 對現在才開始收藏靈璧石的藏友來講,這種撿的機會已非常罕見,尤其是四面可觀的表層石。對地表石我想多說兩句:這種表層石在自然環境下幾乎完全裸露于地表,與大地的接觸最少,在大自然的風化作用下其表皮具有獨特的變化,特別是在面面交接的過渡區域,特別滋潤,過渡自然,把玩的手感特別好。所以在《素園石》中對靈璧石就有“得四面者,多為石尖"的評價。什么是最稀有、最難得的特征,從古人的賞石理念起到我們的實踐檢驗,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現代人在收藏靈璧石時,一定要重視石的溫潤性,靈璧石的石皮石膚非常豐富,地表石只需用刷子一刷就能體現出溫潤感,稍加撫摩,經人手的熱量一接觸,就會顯現油性,這是最令人激動的,而現在市面上到處可見的從地下挖出的石頭,這種特性已十分少見了,偶爾所得,必當十分珍惜。 題名:戀;石種:靈璧石;尺寸:14X11X12CM;收藏:徐文強 另外,在賞玩靈璧石的過程中我們還需知道,石頭不是越大越好,雖然大石頭更能體現一種氣勢,但在反映石頭的整體韻味方面,大石頭未必好于標準石,我認為大石頭登堂入室是在當資源逐漸匱乏后,尤其是在適合賞玩的標準石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出現的無奈之舉。這樣的石頭作為園林供石應該是有其價值,但比起標準石的表現韻味,還是略有不同。其實真正有賞玩意義,能夠全面完整表現靈璧石經典走勢、皮質、變化過渡和陳列的,規格體量一般不宜超過120CM(參照盆景比賽的要求,最大型的比賽盆景也不超過120CM),這樣規格的賞石既能最好地體現出層次感和各種精華特征,又可以在眼角所能掃到的范圍內,把所有美感集中體現在一塊石頭上。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須提出來,目前在市場上看到的靈璧石已超越了原先的區域,是放大的地域概念,但這也是資源稀缺的表現,我們要學會辨別,加以區別,這并不撼動靈璧石的主流地位。 題名:氣潤千秋;石種:灰皖螺靈璧石;尺寸:40X31X12CM;收藏:徐文強 我有一個夙愿,希望圈內外人士能對靈璧石有一個充分了解,也期盼圈內有識之士能將所有好的靈璧石收集匯編一本《靈石大觀》,這樣對以后整體評價靈璧石也有重大的參考意義。我也愿意將最好的靈璧石放在這部大作中。(本文選自徐文強《文強說石》一書·P33-36頁) 題名:天龍行雨;石種:靈璧石;尺寸:120X180CM;收藏:徐文強 |
公司簡介|業務介紹|匯款賬號|聯系我們|法律聲明|免責聲明|知識產權聲明| | ||||||
Powered by © 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奇石展 www.hongbao1990.com 版權所有 | ||||||
![]() ![]() 豫公網安備 41138102000121號 |
||||||
指導單位:中國觀賞石協會 中國奇石文化藝術協會 中國奇石展組委會 中國奇石文化研究會 河南省收藏家協會 | 運營管理:河南京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南陽恒盟律師事務所 | |||||
客服QQ:254013166 1980017353 投稿郵箱: kefu@zgqsz.com 服務熱線:楊會長 13938994987 | ||||||
中國奇石展.中國石展網.中國奇石網.奇石展銷會.奇石論壇.奇石博覽會.珠寶展銷會. | 提醒:禁止發布任何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論與圖片等內容;本站內容均來自個人觀點與網絡等信息,非本站認同之觀點. | |||||
|